玻璃躍居能源新主角:台灣如何以關鍵基材角逐鈣鈦礦太陽能 BIPV 戰場
- tenlife2019
- 5 hours ago
- 4 min read
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和達成碳中和目標的浪潮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實驗室邁向量產與應用。在這場被譽為能源革命的進程中,一項基礎材料的戰略地位獲得重估:看似平凡的「玻璃」,其實是決定產品壽命、可靠度和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基材。
在 2025 台灣能源展(Energy Taiwan)上,綠來科技強調,玻璃的作用已不再限於被動的結構支撐,而是整體能源解決方案中的核心技術要素。玻璃基板的品質,將直接影響模組能否在潮濕、高溫循環和紫外線照射等嚴苛環境下長期穩定運作。

結構解密:從支撐到保護的關鍵介面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由多層精密材料堆疊而成,包括玻璃基板、導電層(ITO)、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層、電洞傳輸層與金屬電極層。玻璃在其中不僅提供物理支撐,更是關鍵的光學介面與保護屏障。

這種複雜的層狀結構對玻璃的品質提出了極高要求。玻璃的平整度、導電層的附著性以及與其他層次間的熱膨脹係數一致性,成為影響模組生產良率的核心關鍵。目前產業主要採用「浮法玻璃」(具高產能與成本優勢)與「電子級玻璃」(具高精度與低缺陷)。隨著鈣鈦礦電池對效率和壽命的要求不斷提高,業界預期,具備更佳表面微結構控制與抗反射鍍膜技術的「電子級玻璃」,將是驅動下一階段量產化的關鍵。
BIPV 趨勢:建築美學與綠色能源的完美融合
在建築整合型太陽能(BIPV)的應用場景中,玻璃的角色被賦予了更高的價值。鈣鈦礦玻璃模組不再只是建材,而是兼具結構、外觀美學與能源輸出的主要界面。
具備高透光、低反射與長期耐候性能的鈣鈦礦玻璃模組,能使建築外牆在維持整體美學一致性的前提下,實現穩定的發電功能。這種結合了「建築美學 x 綠色能源」的整合設計,正成為全球新一代都市永續建築的重要趨勢。

台灣優勢:從後加工到完整供應鏈的產業基石
綠來科技指出,台灣具備推動「能源級玻璃」產業的完整基礎。台灣的玻璃後加工產業擁有超過三十年的發展經驗,涵蓋切割、研磨、鍍膜、化學強化、雷射蝕刻、貼合與封裝等全流程能力。從電子面板到光電模組,台灣廠商如宏洲、宏益、台玻等已形成高度垂直整合的產業聚落。這種高密度的供應鏈能迅速整合材料工程、光學鍍膜與封裝驗證等技術。更重要的是,隨著鈣鈦礦製程精密化,台灣既有的光電產線設備(如雷射切割、PVD 鍍膜、真空層壓機等)可直接轉用於模組後段加工,大幅降低設備投資與量產風險。台灣在亞洲區域內,擁有極少數能從「材料端到模組端」完成玻璃全流程量產的條件。

台灣 BIPV 的獨特市場利基
台灣具備發展 BIPV 的獨特環境與產業結構:
政策與市場驅動: 台灣的都市更新與淨零建築政策快速成形,帶動了對發電功能建材的強勁需求。
市場基數龐大: 台灣建築外牆廣泛使用高透光度與安全強化玻璃,年用量超過百萬平方米,意味著 BIPV 可直接嵌入現有供應鏈。
高密度需求: 台灣建築市場高密度,屋頂空間有限,使「垂直外牆型發電」成為更具成本效益的綠能方案。
極端氣候驗證: 台灣的高濕熱、高輻照、高鹽害氣候,雖具挑戰性,卻能促進 BIPV 模組在極端環境下的可靠度驗證與國際認證輸出,大幅提升外銷競爭力。

此外,台灣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支援,從薄膜鍍層到導電材料,皆能協同開發,形成了「綠能 x 半導體 x 建築」的創新模式。綠來科技在此結構中扮演關鍵的整合者與創新者角色,致力於建立材料驗證與能效測試平台,並推動示範型永續建築專案,以展現台灣自製高端能源玻璃的實力。
參考資料:
📆 時間:
10月29日-10月30日 ➤ 10:00-17:00
10月31日 ➤ 10:00-16:00
📍 地點:南港展覽館1館
📌攤位號碼:K0310
🔗預約參訪:請加入官方Line
最新2025 能源展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