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全球塑膠公約INC-5釜山會議:台灣科技業如何應對減塑浪潮?

(釜山訊) 全球矚目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第五次會議(INC-5)於11月25日在韓國釜山登場,這也是此公約的「最終回」談判,預計將拍板定案。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代表、產業人士和環保團體,共同商討如何解決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會議焦點聚焦在塑膠生產源頭的控管、一次性塑膠的限制、以及塑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等議題。

歐美力推源頭減塑,產業鏈面臨變革

歐盟、英國等國家積極倡導「雄心壯志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主張從源頭減少塑膠生產,並將全生命週期納入管制範圍。此舉意味著,未來塑膠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從原料生產、產品設計、製造到廢棄物處理,都將面臨更嚴格的規範

對此,許多國際品牌已開始採取行動。例如,可口可樂公司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包裝100%可回收,並積極投資再生塑膠技術;聯合利華則計劃在2025年前將原生塑膠的使用量減半。

一次性塑膠禁令,貿易壁壘升高

會議中,一次性塑膠的限制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歐盟已率先開徵「塑膠稅」,針對未回收的塑膠包裝廢棄物課稅,以期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未來,若公約進一步管制一次性塑膠,勢必對國際貿易造成衝擊,特別是仰賴塑膠包裝出口的國家和企業。

台灣科技業的挑戰與機遇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產業重鎮,塑膠材料的應用遍及電子產品、半導體、光電等領域。面對全球減塑趨勢,台灣科技業也必須積極應對。

挑戰:

  • 原物料成本上升: 減塑政策將推升再生料和替代材料的需求,進而影響原物料價格。

  • 產品設計調整: 企業需重新思考產品設計,減少塑膠使用,並提升可回收性。

  • 國際貿易壁壘: 歐盟塑膠稅和一次性塑膠禁令,可能對台灣科技產品出口造成影響

機遇:

  • 循環經濟商機: 發展塑膠回收和再生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 綠色科技創新: 研發環保材料和製程,提升產品競爭力。

  • ESG永續發展: 積極響應減塑政策,提升企業形象和永續發展目標。

台灣政府與產業應攜手合作

政府已意識到減塑議題的重要性,並陸續推動相關政策,例如限塑政策、資源回收、循環經濟等。然而,面對全球塑膠公約的嚴格規範,台灣仍需加強以下措施:

  • 提升回收率:  強化塑膠回收體系,提高回收效率和品質。

  • 扶植循環經濟:  鼓勵企業投入塑膠再生技術研發和應用。

  • 助產業轉型:  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協助企業轉型升級。

台灣科技業擁有強大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應積極把握減塑趨勢帶來的機遇,發展綠色科技,提升國際競爭力,並為全球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1 view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