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學產業正面臨減碳壓力,2030年預估塑膠回收僅占總產能的不到9%。化學廠商必須採取更多變革措施以達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
化學廠商正投資於四個主要減碳途徑:
CCUS(指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再生燃料生產、低碳化學品生產、以及結合低碳能源的新製程。
全球化學產業的CO2排放量持續上升,主要來自初級化學品的生產,過去10年中,CO2直接排放量穩步上升,顯示業內廠商在初級化學品製程中的CO2減排措施有限。
IEA提出七條減碳途徑,包括氫氣利用、CCUS技術、以及其他減碳方法包括材料使用效率增加、改用替代燃料、製程技術性能改進、電氣化以及生質料源的使用。
全球化學產業正積極投資於四條減碳路徑,包括二氧化碳捕捉、低碳化學品生產、使用低碳能源的製程,以及永續燃料的生產。其中,「低碳化學品的生產」包括使用再生能源、綠氫、回收廢塑膠、生物質以及回收CO2作為原料。
台灣化學廠商在減碳方面主要聚焦於能源和進料的低碳化,然而調查顯示,近五成的廠商對於設定淨零碳排目標仍在研議階段,67%的廠商對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則持懷疑態度。這顯示台灣化學廠商在減碳目標的制定和實現上仍面臨挑戰。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全球化學產業減碳的發展方向與趨勢概論; 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53670
近期熱門文章: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