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微塑料在人體大腦中的累積:最新研究揭示令人震驚的發現

  • Writer: tenlife2019
    tenlife2019
  • May 18
  • 3 min read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揭示,微塑料和納米塑料(MNPs)正以驚人速度在人類大腦中累積。這項由新墨西哥大學領導、於2025年2月3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從2016年到2024年,腦組織中的微塑料濃度增加了約50%,並在癡呆症患者中達到異常高的水平。這一發現引發了對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的深切關注。

研究揭示微塑料和納米塑料(MNPs)正以驚人速度在人類大腦中累積
研究揭示微塑料和納米塑料(MNPs)正以驚人速度在人類大腦中累積

研究主要發現

研究通過多種先進技術(如熱解氣相色譜-質譜分析、紅外光譜和電子顯微鏡)分析了人腦、肝臟和腎臟中的微塑料,得出以下關鍵數據:

器官

2016年濃度(微克/克)

2024年濃度(微克/克)

增幅

腦組織

3,345

4,917

+47%

肝臟組織

2,945

4,404

+49%

腎臟組織

未詳細提供

未詳細提供

-

  • 腦中微塑料濃度顯著增加2016年,腦組織中微塑料的中位濃度為3,345微克/克,到2024年增至4,917微克/克,增幅約50%。腦中濃度比肝臟和腎臟高7至30倍。

  • 癡呆症患者數據:癡呆症患者(2019-2024年樣本)腦中微塑料濃度中位數達26,076微克/克,遠高於正常大腦,顯示與神經疾病的潛在關聯。

  • 歷史比較:1997-2013年間,東海岸樣本的腦中微塑料濃度僅為1,254微克/克,顯示過去數十年污染的急劇上升。

  • 聚合物組成:腦中微塑料以聚乙烯(PE)為主,佔約75%,高於肝臟和腎臟。這可能與日常塑膠製品(如包裝、容器)有關。

  • 粒子特性:微塑料主要小於1微米,電子顯微鏡顯示為100-200納米的碎片或薄片,能穿越血腦屏障。


2016年,腦組織中微塑料的中位濃度為3,345微克/克,到2024年增至4,917微克/克,增幅約50%
2016年,腦組織中微塑料的中位濃度為3,345微克/克,到2024年增至4,917微克/克,增幅約50%

研究者的聲音

研究領導者、新墨西哥大學毒理學家馬修·坎彭(Matthew Campen)博士表示:「這項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微塑料問題的認知,讓它變得更加個人化。我們看到這些塑料出現在我們從未預料的地方,且濃度令人擔憂。」他強調,微塑料累積速度與全球塑膠廢棄物的增加密切相關。

科學意義與潛在影響

這項研究首次通過大規模人類標本證實微塑料可在腦組織中長期累積,且濃度隨時間顯著上升。其意義包括:

  • 神經健康風險:微塑料穿越血腦屏障並累積於腦組織,可能與神經炎症、癡呆症等疾病相關,尤其在癡呆症患者中的高濃度提示潛在風險。

  • 環境與公共衛生:聚乙烯作為主要累積型態,反映日常塑膠製品的廣泛使用是主要暴露來源。研究呼籲從源頭減少塑膠污染。

  • 研究進展:通過多種檢測方法,研究填補了微塑料對人類神經系統影響的知識空白,為未來研究奠定基礎。

未來研究方向

專家一致認為,需進一步研究以下問題:

  • 微塑料進入大腦的具體途徑及其毒性機制。

  • 不同人群(如年齡、職業暴露)的累積差異。

  • 微塑料與神經疾病的因果關係,特別是癡呆症。

  • 改進檢測技術以提高準確性,並研究更大樣本群體。

行動建議

這項研究凸顯了塑膠污染的全球挑戰,提出以下行動建議:

  • 個人層面: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替代品。

  • 政策層面:政府應推廣可降解材料、加強廢棄物管理,並制定更嚴格的塑膠生產規範。

  • 企業責任:鼓勵企業開發環境友好型包裝,減少塑膠使用。

結論

微塑料在人腦中的累積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提醒我們塑膠污染已滲透到人體最敏感的部位。雖然其對健康的確切影響尚待研究,但這項研究已向科學界和政策制定者發出明確警示:必須採取行動,減少塑膠污染,保護環境與人類健康。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bottom of page